第十一篇 医疗质量严管“五不放过”作者:王瑞涛律师整理提供
医疗质量严管“五不放过”,包括: 1.病人死亡了,死亡原因不明不能放过; 2.手术失败了,失败原因不明不能放过; 3.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产生原因不明不能放过; 4.病人投诉了,病人不满意原因不明不能放过; 5.纠纷处理了,当事人认识不到位不能放过。 首先,“五不放过”是一种系统质量管理工具。所谓系统管理就是指从全局整体解决问题,不局限于个体单元,而是从根本上提出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五不放过”包括选择典型案例开展季度课,由医疗纠纷评判委员会评析医疗运行存在问题并实行责任追究,事后跟踪反馈了解整改情况并持续改进,这也是系统解决问题的核心。 对于医院领导来讲,通过“五不放过”这一系统质量管理工具来发现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预警,从不良事件的调查或报告中寻找产生不良医疗事件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针对性提出对策,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目标。 其次,“五不放过”体现了基于持续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全部门、全过程参与。持续质量改进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的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同时,强调医生、管理者、病历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均应共同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五不放过”要求全员参与,全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要参与死亡病例为主的“季读课”和掌握医学发展为主“早晚读课”,结合实际工作,认真筛选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避免再犯。这也是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五不放过”强调了基于实时控制的关键环节管理。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和反馈为主,较少涉及基础质量与环节质量控制,不能很好地预防质量缺陷,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通常难以弥补。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遵循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地控制。 “五不放过”提炼了医疗运行的五个最主要环节,包括“病人死亡、手术失败、出现并发症、病人投诉、纠纷处理认识”,并针对性的开展系列质量管理,可以讲抓住了医疗质量管理的“牛鼻子”。 死亡病例反映了患者从入院到死亡的全过程,其中包含着医疗活动经验、教训。 危重病人的救治中,究竟哪些医疗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哪些医疗措施是失败、无效的,一定应当通过实践总结,一定应当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才能掌握、才能应用更好。 并发症不是所有医疗纠纷的借口,究竟什么样的并发症是疾病本身引起的,什么样的并发症是诊疗过程严格按照流程不应该发生但却发生了的?!这些都是值得院领导深思和重视,同时也值得广大医务人员引以为戒。 第四,“五不放过”反映了对医疗质量精益求精的理念。“五不放过”以病人为中心。一方面医务人员通过“季度课”了解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在自身的医疗实践中注意规避;更重要的是真正树立“质量无小事”的意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并认真执行;同时“五不放过”也不仅仅局限于五个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更反映了医院、医务对医疗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细化理念。 医疗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也需要医院管理者不断创新,需要不断发现、使用更能提升医务人员管理意识、有效改进质量的工具,这样医疗质量管理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五不放过”是一项创新,同时也是一种质量管理理念。 最后,“五不放过”倡导文化养成。没有优秀的医院文化,就不会有成绩卓越的医院。“五不放过”引导医务人员以宽容的胸怀悉心关爱每一名患者,工作中多一份沟通、多一些解释、多一些换位思考,通过全员教育、培训、督查,构建全员重视质量安全的文化氛围,努力实现医护人员质量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五不放过”形成于医院质量管理活动中,同时又有效推动医疗质量管理,通过文化的教化、熏陶和影响,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有的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在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个人目标趋同于群体目标。 ——易利华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