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性危重症诊断及抢救成功标准一、常见危重综合征
(一)休克 ICD一9 785.5 958.4 994.0 995.0 休克是一种因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中毒或心泵衰竭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其共同表现为:微循环功能障碍、组织和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酸中毒、血浆成分丢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破坏及组织代谢紊乱与器官功能的衰竭。 『抢救指征』 1)烦燥不安,皮肤苍白紫绀,肢端湿冷。 2)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 3)动脉收缩压低于10.6kpa(80mmHg),或虽未降至10.6kpa(80mmHg)以下,但脉压小于2.6kpa(20mmHg)。 『抢救成功标准』 四肢转温,紫绀消失。停用升压药物后每小时尿量超过20ml,动脉收缩压在12kpa(90mmHg)以上,脉压大于4.0kpa(30mmHg)。
附:小儿休克 『抢效指征』 1)休克早期:烦躁不安,口渴,颜面及四肢末稍苍白、紫绀,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表;血压可正常或略低,个别可偏高,但脉压小于20mmHg(2.6kpa)。 2)休克晚期:表情淡漠、精神恍惚,皮肤粘膜紫绀加重,脉细数或触不清,呼吸深慢;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尿少,无尿、严重酸中毒。 『抢救成功标准』 1)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停药12-24小时血压稳定,末稍循环改善。 2)缺氧征减轻,意识逐渐恢复。 3)尿量逐渐增加。
(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ICD一9 286.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由于微血管内形成弥漫性血栓,血液呈高凝状态,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而导致肺、肾、脑等脏器栓塞,及自发性出血、休克、溶血等临床严重状态。 『抢救指征』 1)凡可能引起DIC的疾病(如严重感染、休克、产科意外、广泛手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等)出现低氧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等脏器功能衰竭及广泛出血、溶血、休克等严重状态时,应考虑DIC,并进行抢救。 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少于100×109/L并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低于1500g/L(150mg/dl)。上述三项中有两项异常。 3)三P试验阳性或其它反映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的试验阳性。 『抢救成功标准』 1)全身微循环改善,休克纠正,低氧血症消除,肾功能改善。 2)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以上。 3)其它检验项目恢复正常或达到病前水平。
(三)心脏骤停 ICD一9 427.5 『抢救指征』 1)突然发生阿一斯综合征。 2)有心电监测者,电图出现心室颤动、停搏、心电活动与机械分离。 『抢救成功标准』 1)恢复有效心搏与有效循环。 2)恢复自主呼吸。 3)神志恢复至病前水平。
(四)急性呼吸衰竭 ICD一9 799.1 急性呼吸衰竭是由于通气及/或换气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低氧血症及/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和代谢严重紊乱的综合征。 『抢救指征』 1)呼吸困难,发绀,肺性脑病。 2)血气分析:虽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但PaO2仍小于8.0kpa(60mmHg),或PaCO2仍大于6.6kpa(50mmHg)。 3)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早期征象:过度通气。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低碳酸血症及呼吸性碱中毒,经吸氧后呼吸困难不缓解。 『抢救成功标准』 1)呼吸困难缓解至病前状态。 2)神志清醒。 3)血气分坼:PaO2大于8.0kpa(60mmHg)或PaCO2小于6.6kpa(50mmHg)。
(五)急性左心衰竭 ICD一9 428.1 各种原因使左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而致严重的左心室或左心房舒张压增高,肺循环淤血的综合征。 『抢救指征』突然发生较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大汗、紫绀,咯大量粉红色浆液性泡沫样痰,两肺可闻多量细小湿性罗音。心脏听诊,常可闻奔马律。 『抢救成功标准』呼吸困难缓解。肺罗音消失或明显减少。心率减慢。一般情况平稳。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 lCD一9 584 因肾脏急性损害使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常伴少尿或无尿,水肿、低血钠、低血钙。 『抢救指征』 1)少尿(小于400ml/日)或无尿(小于100ml/日),并能排除肾前性与肾后性因素所致者。 2)24小时尿量超过400ml,但迅速出现氮质血症(尿素氮大于21.42mmol/L(60mg/a1)或肌酐大于353.6mmol/L(4.0mg/a1),并逐日加重。 3)血钾在6mmol/L (6.0Emg/L)以上,EKC示r波高尖、QRS波增宽。 『抢救成功标准』 1)肾功能恢复至病前水平。 2)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状态得到纠正。
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ICD一9 584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急性功能障碍,临床以少尿、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高血钾症等为特征的综合症。 『抢救指征』 1)少尿无尿期:婴儿每日小于150ml(或小于15ml/kg/日)为少尿,每日小于50ml为无尿,较大儿童每日小于300ml(或小于30ml/kg/日)为少尿,小于50-100ml为无尿。 2)严重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高血钾症等。 『抢救成功标准』 尿量逐渐增多,氮质血症逐渐减轻或降到发病前水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七)昏迷 ICD一9 780.0 、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 『抢救指征』 严重意识障碍,伴有或不伴有抽搐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抢救成功标准』 神志恢复,意识清醒,对外界恢复正常反应。
附:小儿昏迷 昏迷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网结构呈现显著抑制状态,表现为意识丧失,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失常。深度昏迷只保留维持生命的呼吸和循环的功能。各种反射均消失。 『抢救指征』 各种病因引起的昏迷(神经系统遗留的永久性损害除外)。 『抢救成功标准』 呼吸心跳正常,意识恢复或呼吸心跳正常,但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八)大出血 ICD一9 459.0 因大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急性微循环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定义用原定义) 『抢救指征』 1)急性失血量相当有效循环血量的20%(约800ml)以上。 2)烦躁不安、口渴、冷汗、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达90~120次/分以上。 3)脉压缩小,血压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 『抢救成功标准』 1)出血停止。 2)休克纠正。
二、常见内科危重症
(一)传染病
1、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CD一9 036.0 320.5 本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急骤,突然高热、头痛、呕吐、24小时内皮肤迅速出现瘀点瘀斑、瘀斑,可出现休克,或昏迷等。 『抢救指征』凡具以下任何一项者均属抢救指征。 1)休克; 2)皮肤瘀斑短期内迅速增多,并融合成片,血小板少于100X109/L(100000万/mm3),合并有DIC者; 3)昏迷,抽搐,呼吸节律不整。双眼瞳孔变形,不等大,或忽大忽小,出现脑疝者。 『抢救成功标准』 1)休克纠正。 2)皮肤瘀斑不再增多,出血倾向减轻或停止,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血小板不再继续下降。 3)抽搐停止,神志转清,脑水肿及脑疝症状消失。
2、流行性乙型脑炎 ICD一9 062.0 323.3 本病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临床以高热、抽搐、昏迷、呼吸衰竭为主要特征。 『抢救指征』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均属抢救范围。 1)超高热,体温持续在40.5℃以上。 2)昏迷、抽搐持续5分钟以上。 3)脑庙形成。 4)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浅慢等呼吸衰竭症状。 5)消化道大出血。 『抢救成功标准』 1)体温下降至39℃以下,并持续6—8小时。 2)抽搐缓解,神智转清。 3)脑疝消失。 4)消化道出血停止。 5)呼吸衰竭症状消失。
3、流行性出血热 ICD一9 065 本病系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以高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 『抢救指征』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均属抢救范围。 1)体温39℃以上,全身中毒症状重或有意识障碍者。 2)休克。 3)出血现象严重。 4)高血容量期,血压高达24Kpa(180mmHg以上,并有肺水肿征象者. 5)肾功能严重损害,少尿持续二日以上或无尿持继一日以上者。 『抢救成功标准』 1)中毒症状明显减轻,意识清楚。 2)休克纠正,出血停止。 3)肺水肿消失。 4)由少尿或无尿逐渐到多尿期,肾功能恢复正常。
4、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重型及亚急性重型肝炎)ICD—9 070 肝炎患者,具有深度黄疸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病情发展急剧,并伴有腹水、出血以及意识障碍和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者属重型肝炎。 『抢救指征』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均属抢救范围。 1)病程中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脑血肿,昏迷等急性肝性脑病者; 2)严重出血倾向,重者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活动度40%以下; 3)脑疝; 4)严重的腹腔感染及败血症; 5)肾功能衰竭,少尿或无尿。 『抢救成功标准』 1)精神神经症状消失,神志转清。 2)脑疝症状解除。 3)出血倾向消失。 4)感染基本控制,腹水减少或消失。 5)肾功能恢复。
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ICD一9 004 本病系由痢痪杆菌引起,起病急骤,以高热、惊厥、昏迷、循环衰竭等为临床主要特征。 『抢救指征』凡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均属抢救。 1)超高热,体温持续在40.5℃以上。 2)休克。 3)昏迷,抽搐,瞳孔变化,呼吸节律不整等脑水肿及脑疝症状。 『抢救成功标准』 1)体温下降至39℃以下。 2)休克纠正。 3)惊厥停止,神志转清,呼吸平稳。
(二)急性中毒性疾病 lCD一9 960—989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摄入、吸入、皮肤粘膜粘染毒物或药物而迅速引起的疾病。 『抢救指征』 急性中毒后,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抽搐、紫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或严重心律失常者为危重病人,属抢救病例。 『抢救成功标准』 经抢救中毒症状消失,神志清楚,血压和心律恢复到中毒前状态。
(三)循环系统
1、急性心肌梗塞 ICD一9 410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而引起相应部位心肌坏死。 『抢救指征』 合并下列并发症时应予及时抢救: 1)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出现急性肺水肿征象; 2)心源性休克。轻型一补充血容量,升压药可维持满意循环者;重型—经各种治疗,休克仍不能解除的难治性休克; 3)严重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早搏(>5次/分),多源的成串、连发或Ront者,室性心动过速及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4)心脏破裂 『抢救成功标准』 心功能好转,休克状态消失,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心率失常消失等。
2、严重心律失常 ICD--9 427 系指由于心律失常而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威胁病人生命者。 『抢救指征』具有下列指征之一者: 1)持久的(12小时以上)或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或房扑(心室率>180次/分)并已有血压下降趋势。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或高度窦房阻滞,已有血压下降或有短暂晕厥发作者。(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属于“心脏骤停”范围)。 『抢救成功标准』 快速性心律失常转为寞性心律持续24小时以上且血压稳定48小时以上者,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或恢复至Ⅱ度以下,心室率>50次/分稳定48小时以上者。
(四)呼吸系统
1、重症哮喘 ICD--9 493 此处“重症哮喘”系指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引起急性呼吸困难并导致急性呼衰或意识障碍。 『抢救指征』 1)有意识障碍。 2)全身衰竭状态明显。 3)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4)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不佳。 『抢救成功标准』 1)支气管痉挛明显缓解。 2)神志清楚。 3)血气分析:PaO2>7.998kpa(60mmHg) PaCO2 4.6655—6.5317kpa(35~49mmH)
2、咯血窒息 ICD--9 786.3 (伴有799.0—799.1) 『抢救指征』 在咯血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章识障碍或呼吸骤停者。 『抢救成功标准』 呼吸神志恢复正常,缺氧征改善。
(五)造血系统疾病
1、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ICD--9 288.0 由于感染、药物过敏、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射线照射等导致骨髓粒细胞系统明显受抑制,且周围白细胞总数低于2×109/L(2000/mm3),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500/mm3)者,称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抢救指征』 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迅速下降到粒细胞缺乏症水平,临床上常发生难于控制的感染、高热、全身衰竭等。 2)骨髓粒细胞系统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均应视为危重症。 『抢救成功标准』 1)感染治愈 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正常,停止治疗后仍能维持不变。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ICD--9 983.1 (临床表现编码283.2),(亚硝酸盐中毒肠原性紫绀症) 由于误服亚硝酸盐或食入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组织缺氧,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及其他缺氧症状。 『抢救指征』 1)皮肤和粘膜呈兰灰、兰褐或兰黑色,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2)高铁血红蛋白量>30%。 『抢救成功标准』 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粘膜色泽转为正常。 2)高铁血红蛋白量降至30%以下并逐渐消失。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
1、糖尿病昏迷 ICD--9 250.2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有以下几种可能: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注意鉴别。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抢救捐征』 昏迷并有明显失水,深大呼吸,血糖在16.65mmol/L(300mg/dl)以上,尿酮体阳性,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6mmol/L(16mEq/L)或容积15.72mmol/L(35%)以下。 『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神志转清醒,酸中毒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尿酮体阴性,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6mmol/L(16mEq/L)或容客积15.72mmol/L(35%)以上。 2)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抢救指征』 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脱水,意识障碍,血糖在33.66mmol/L (600mg/dL)以上,血钠在150mmol/L(150mEg/L)以上,血浆渗透压在350mOSm/L(3506mmol/L)以上,血球压积及尿素氮明显增高。 『抢救成功标准』 神志清醒,脱水基本纠正,血糖在22.4mmol/L(400mg/dL)以下,血钠在140mmol/L(140mEa/L)以下,血浆渗透压在310mmol/L(310mOSm/L)以下。
2、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 ICD--9 242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危象是患者受到精神创伤、手术、外伤、感染及其他应激或治疗不当引起的病情突然加剧的危重症。 『抢救指征』 甲亢患者出现高热、大汗、心动过速、神志改变(躁动,谵妄、昏迷等)及呕吐,腹泻、呼吸急促。 『抢救成功标准』 体温下降(低于38℃),心率减慢至[100次/分左右,神志恢复,消化道症状和呼吸困难差本消除,病情稳定超过五天。
常见外科危重症
外科危重症 『抢救指征』 1)无论外科任何疾病,凡出现前述八大常见危重综合症者。 2)需要急诊重大手术治疗的危重症。 3)重大择期手术的病人,同时伴有其它重要脏器严重损害者。 4)术中发生意外(包括麻醉) 『抢救成功标准』 经过手术或抢救后病情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标准 肺:需要人工辅助呼吸。 肝:血清总胆红质>34.2mmol/L(2mg/dL);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l50u/L,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金氏150u/L(34u/L) 肾:尿素氮(Bun)>17.85mmol/L(50mg/dL),血肌酐>265.2umol/L(3mg/dL)。 心(循环):心肌梗塞或心跳停止或中心静脉压(CVP) >500pxH2O或传导阻滞。 消化道:有出血。 中枢神经系统:仅刺激时有痛觉反应。
(一)胸部外伤 ICD一9 860—862 807.0—807.4 819 828 901 『抢救指征』 1)张力性气胸。 2)多发性肋骨骨折、胸骨骨折伴有反常呼吸。 3)液(血)气胸,或心脏、大血管损伤,合并休克。 『抢救成功标准』 经治疗后病人病变及其并发症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
(二)腹部外伤ICD一9 863-868(伴有785.5或567.2) 『抢救指征』凡腹部外伤后出现下列指征之一者即为抢救: 1)休克。 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3)两个以上脏器损伤。 4)伴有其它部位的重大损伤(如脑,胸部及重大骨折等)。 『抢救成功标准』 损仿部位得到手术处理,生命体征平稳。
(三)惫性重症胰肆炎 ICD一9 577.0 『抢救指征』 1)全身情况不佳,有明显循环功能不全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即休克、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对输液无反应)、精神症状等。 2)腹膜刺激征,麻痹性肠梗阻,大量腹水。(腹部平片可见广泛的麻痹性肠梗阻。超声波、CT提示胰腺肿大,渗出液潴留,炎症巳向胰周围组织波及。) 3)临床化验:以下(1)一(8)项中有两项以上异常。 (1)血自细胞(WBC)≥20×109/L(20000/mm3), (2)HCT(血球容积)≥50%(输液前),或≤30%(输液后)。 (3)尿素氮(Bun)≥12.495mmol/L(35mg%),或肌酐≥176.umol/L(2mg/d1)。 (4)血糖(FBS)≥11.1mmol/L(200mg/d1)。 (5)血钙(Ca)≤1.825mmol/L(7.5mg/d1)。 (6)氧气压(PaO2≤7.998kpa(a60mmHg)。 (7)碱储(BE)≤-5mmol/L(一5mEq/L)。 (8)乳酸脱氢酶(LDH)≥700IU/L。 以上三项(全身情况,腹部所见,化验指标)中任何一项符合,都可判定为重症,应予抢救。 4)发病5日以上的病例判定时,如有下列并发症者也应判定为重症,应予抢救。 (1)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重度感染(败血症),DIC(出血倾向)。 (2)超声波、CT示胰腺脓肿,腹腔内脓肿。 『抢救成功标准』 经过治疗,胰腺炎及其并发症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四)重症急性胆管炎 ICD一9 576.1 『抢救指征』 1)休克 2)以下各项中具备两项: (1)精神症状。 (2)心率在120次/分以上。 (3)白血球20×109/L(20000/mm3)以上。 (4)体温高于39℃或低于36℃。 (5)胆汁呈脓性。 (6)血培养阳性。 『抢救成功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黄疸减退,体温接近正常,白血球下降。 2)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病情缓解,其并发症得到控制。
(五)肢体、脊椎创伤 lCD-9 805—806 808 809 810一829 『抢救指征』 1)严重创伤特别是多发骨折,失血量多,导致休克。 2)长时间被重物挤压引起挤压综合症。 3)严重骨盆骨折、引起休克或合并腹腔脏器损伤。 4)创伤合并特殊感染(破伤风或气性坏疸)。 『抢救成功标准』 创伤及其并发症得到适当治疗(手术或药物)后生命体征平稳。
(六)烧 伤 ICD一9 940—949 『抢救指征』 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来院晚,长途转运的中度烧伤。 2)重度,极重度烧伤。 3)烧伤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化学中毒、窒息。 4)有CO中毒、昏迷、癫痫发作过程的中度烧伤。 『抢救成功标准』 1)渡过休克期及感染期。 2)生命体征平稳。 3)重要并发症基本痊愈。 四、常见神经科危重症
(一)脑疝ICD一9 348.4 由于颅内压力增高,造成脑组织移位,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见为小脑幕切迹庙(颞叶钩回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抢救指征』 1)进行性意识障碍。 2)一则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或伴有对侧肢体力弱,锥体束征阳性。或双侧瞳孔散大,出现去脑强宜. 3)明显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 4)呼吸减慢、不规则或出现呼吸暂停. 『抢救成功标准』 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改变恢复正常或恢复至抢救前水平。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ICD一9 430 颅内蛛网膜下腔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痛和血管畸型。 『抢救指征』 1)出现脑疝征象。 2)严重意识障碍。 3)证实有再次出血,病情明显恶化。 『抢救成功标准』 脑疝征象消失,或意识恢复正常,病情稳定。
(三)癫痫持续状态 lCD一9 345.3 短期内癫痫的全身性抽搐连续发作,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抢救指征』 癫痫患者全身抽搐连续发作,抽搐间歇期意识未能恢复。 『抢救成功标准』 连续抽搐得到控制,病人意识恢复,或恢复到癫痫持续状态前病情。
(四)呼吸肌麻痹 lCD一9 786.0 由于神经系统或肌肉病变引起呼吸肌无力,呼吸功能障碍。 『抢救指征』 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有缺氧表现。 『抢救成功标准』 呼吸功能维持正常,缺氧状态消失。
(五)脑血管瘤 1CD一9 431 因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出血。
『抢救指征』 1)颅内动脉瘤破裂及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合并血肿,并经CT证实。 2)脑出血经CT检查血肿量>30m1,症状体征明显,需急诊手术者。或血肿逐渐增大将导致严重后果者。 3)出现脑疝前期或脑疝症状。 4)严重意识障碍或伴有严重局灶症状和体征。 『抢救成功标准』 1)血肿经手术清除。 2)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3)意识障碍恢复正常。 4)抢救期间有效地控制合并症及并发症.
(六)颅髓外伤 ICD--9 800—801 851--854 『抢救指征』 1)急性(伤后三日内)特急性(伤后12小时内)的各种类型血肿,包括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血肿颅内多发血肿和脑室内血肿。 2)广泛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以及下视丘损伤。昏迷时间在12小时以上,有神经系统某些阳性体征,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 3)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颅脑火器伤,除有头皮及颅骨损伤外,硬脑膜破裂,脑组织穿通性或盲管型损伤伴有或没有脑组织外溢或膨出,常合并脑水肿及血肿。 『抢救成功标准』 1)颅内血肿彻底清除,脑水肿消退. 2)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3)在抢救期间,有效地控制合并症和并发症。
(七)颅内占位病变:包括颅内肿瘤、脑脓肿、颅内寄生虫等。ICD-9 784.2 『抢救指征』 1)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生命体征改变或有小脑危象等脑疝前期或脑疝症状。 2)垂体瘤卒中,临床表现突然视力极度恶化、伴意识障碍。 『抢救成功标准』 1)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2)颅内占位予以切除或颅压增高解除。 3)术前末失明者术后视力改善。
(八)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ICD一9 324.1 包括高颈髓占位病变、硬脊膜外脓肿。 『抢救指征』 1)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四肢瘫痪。 2)病前有化脓感染,后出现腰背痛,伴神经根性疼及肢体数小时内发生瘫痪、经MRI或脊髓造影检查证实。 『抢救成功标准』 1)呼吸困难改善或四肢瘫痪者有所恢复。 2)原发病变予以切除或消除。 3)感染予以有效地控制。
(九)开颅或脊髓手术后急性并发症:ICD一9 348.5 998.1 『抢救指征』 1)开颅术后不清醒或醒后意识又恶化或视力恶化及生命体征改变。CT检查显示:张力性气颅、颅内出血,急性脑水肿或瘤腔积液。 2)脊髓术后出现肢体剧烈疼痛,感觉平面升高或醒后肢体活动能力逐渐恶化,脊髓造影或MRI检查显示手术区出血或脊髓严重水肿。 『抢救成功标准』 1)病情缓解、症状消失或减轻。 2)脑疝解除、生命体征平稳。 3)在抢救期间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
五、常见妇产科危重症
(一)羊水栓塞 ICD--9 673.1 系羊水进入母血循环,导致过敏性休克、肺血管痉挛及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肾功能衰竭的一种罕见产科并发症。死亡率高达70~80%,诊断早、治疗及时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抢救指征』 1)分娩或中期引产,大月份钳夹时,胎膜破裂后突然发生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2)全身紫绀、寒战、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气急胸闷、两肺可闻罗音; 3)心率加快、肝大、颈静脉怒张等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右心衰竭继而左心衰竭,致循环衰竭; 4)大出血,血不凝,或皮肤、粘膜有出血点,实验室检查支持DIC诊断;或休克与失血量不成比例,休克程度比出血量严重。 5)肾功能衰竭。 『抢救成功标准』 1)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妊娠终止; 2)呼吸困难消失,心衰控制; 3)出血停止; 4)肾功能恢复; 5)各项化验基本恢复正常。
(二)异位妊娠破裂 ICD--9 633 受精卵在输卵管、卵巢、宫角或小宫以外脏器着床、发育,绒毛侵蚀穿透局部组织,致破裂内出血,最多见为输卵管妊娠破裂。 『抢救指征』 1)大量腹腔内出血; (1)下腹一侧,继而全腹痛,肛门坠胀及排便感,平卧后可感季肋部或胃部疼痛。 (2)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有移动性浊音。 (3)后穹窿穿刺或腹部穿刺抽出不凝或陈旧血液。 (4)阴道检查:穹窿饱满,宫颈举痛明显,子宫有漂浮感,或盆腔触及肿块。 2)失血性休克。 收缩血压下降到10.6kpa(80mmHg)以下或脉压差<2.6kpa(20mmHg),面色苍白、冷汗、脉搏增快,脉率/收缩压比例(休克指数)≥1.0 『抢救成功标准』 1)内出血停止,休克纠正; 2)妊娠终上,病变部位妥善处理,全身情况好转。 注:卵巢黄体或黄体囊肿破裂、卵泡破裂等抢救同异位妊娠破裂。
(三)胎盘早剩 ICD--9 641.2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寓,称胎盘早剥。 『抢救指征』 1)内出血症状明显 (1)突然发生剧烈腹痛; (2)子宫底突然升高,子宫放松不好,张力高; (3)板状腹,压痛明显; (4)胎位不清; (5)阴道出血量与休克和急性贫血现象不成正比; (6)失血性休克或休克指数≥1.0。 2)胎儿宫内窘迫 (1)胎动剧烈以后消失; (2)胎心≥160次/分或≤120次/分或听不清。 3)继发DIC表现 4)继发肾衰 『抢救成功标准』 1)结束分娩 2)出血停止 3)休克纠正 4)DIC及肾衰控制
(四)前置胎盘 1CD一9 641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 『抢救标准』 1)孕期无痛性阴道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2)腹部检查子宫放松好,胎位胎心清晰,先露高,常合并异常胎位。 3)阴道检查在宫口处触到海绵样胎盘组织或穹窿与先露间有褥垫感,但目前一般不作阴道检查,可藉助B超诊断,如必要作阴道检查则必须在输血、输液下进行,并作好手术,立刻结束分娩的准备下,方可进行。 『抢救成功标准』 1)胎儿胎盘娩出,出血停止。 2)休克纠正。
(五)产后出血 ICD一9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达400ml及以上,但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 『抢救指征』 1)产后短期内出血达400ml,或虽然未达400ml但出血迅猛不止; 2)虽然量不足400ml,但出现失血性休克时。 『抢救成功标准』 1)出血停止,原因去除; 2)休克纠正; 3)一般情况良好。
(六)子宫破裂 ICD一9 665.0 665.1 妊娠或分娩期,子宫体或下段发生破裂,称子宫破裂。 『抢救指征』 1)先兆子宫破裂 (1)于宫下段变薄,拉长,有压痛出现病理收缩环。 (2)产妇烦躁不安、脉数、膀胱胀,排尿困难,导尿有血尿。 (3)胎儿宫内窘迫。 2)子宫破裂 (1)急剧腹痛后突然宫缩消失,产妇由烦躁不安,突然片刻安静,继而出现内出血表现; (2)腹部清楚触及胎儿部分,胎心消失; (3)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4)胎先露升高,回缩,伴阴道出血; (5)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 (6)阴道操作后阴道出血,子宫轮廓不清,内诊时可探及子宫破口,有时可伴有阔纫带血肿。 『抢救成功标准』 1)创伤修复,出血停止; 2)休克纠正,一般情况良好。
(七)子痫 ICD--9 642.6 妊娠20周后发生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妊娠高压综合征,发展至严重阶段,发作抽搐或昏迷,即子痫。 『抢救标准』 妊高征患者突然头晕,眼花,头痛迅速发生抽搐,以后又陷入昏迷。 『抢救成功标准』 1)抽搐停止24小时以上,神态清醒; 2)无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肾并发症; 3)分娩顺利结束。
(八)胎儿宫内窘迫 ICD一9 656.3 胎儿在子宫内由于胎盘、脐带或其它原因造成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分急性慢性两类,不及时处理可致眙死宫内或新生儿窒息以及缺血、缺氧后的脏器功能损害如心脑肾功能障碍。 『抢救标准』 1)临床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如胎动异常多见慢性缺氧时胎动减少,急性缺氧时眙动频繁以后减少、停止,羊水少,羊水胎便污染,胎心率变化<120次/分,或>160次/分。 2)实验室检查 胎心监护图型异常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基线变异<6次/分,持续晚期减速或重度可变减速,胎儿头皮血气PH<7.20。 胎儿胎盘功能检查异常诊断胎儿宫内窘迫。 『抢救成功标准』 胎儿顺利娩出,无新生几窒息或复苏成功。
六、常见儿科危重症
(一)小儿惊厥 ICD--9 780.3 惊厥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急症。临床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抽搐,少数可反复发作或呈惊厥持续状态。 『抢救指征』 小儿期突然出现全身肌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均应进行急救治疗。 『抢救成功标准』 惊厥停止,心跳、呼吸恢复,神志清醒或意识障碍恢复到原有状态。
(二)新生儿溶血症 ICD--9 773 为母子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疾患,在我国A、B、O血型不合,较RH因子不合者多见。 『抢救指征』 1)黄疸出现于生后24小时内,胆红素以每小时8.55urnol/L(0.5mg/d1)速度增长,或每日累及增长黄达85umol/L(5mg/d1),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2)贫血、心力衰竭及水肿。 3)嗜睡,反射减弱,双眼凝视等核黄疸早期征象。 『抢救成功标准』 1)溶血停止,贫血纠正,心力衰竭控制。 2)黄疸减轻,总胆红素逐渐下降。
(三)新生几颅内出血 ICD--9 767.0 772.1 772.2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围产新生儿的一种特有疾患,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病因是产伤,缺氧、新生儿肝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止血机制不良.临床又分为损伤型、缺氧型。 『抢救指征』 1)尖叫、反复惊厥,昏迷。 2)窒息,呼吸暂停、青紫、苍白。 3)有颅内压升高表现,且双侧瞳孔不等大。 『抢救成功标准』 1)惊厥停止,神志恢复。 2) 呼吸规律,青紫消失。 3) 颅内出血停止。 (四)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lCD一9 769 与肺发育不成熟有关,多见于早产儿或母亲怀孕期患有妊娠中毒症、糖尿病,子宫出血、贫血等疾病,常有异常分娩史。 『抢救指征』 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可达80-100次/分。多发生于生后12小时以内,且进行性加重。 2)全身青紫或苍白,吸氧不缓解。 3)X线改变:不同阶段示肺容量减低,粟粒状毛玻璃样阴影,支气管充气后,心膈影模糊不清,普遍密度增加以及后肺。 4)血气分析:PH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可超过9.33fKPa,70mmHg,氧分压下降,剩余碱(BE)减少,血清钾早期正常,后期升高可>7mmol/L(7mmHg/升) 『抢救成功标准』 1)呼吸窘迫明显好转,呼吸率接近正常,皮肤颜色逐渐恢复。 2)血气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3)胸片好转。
附:小儿ARDS(小儿RDS) ARDS继发于严重感染、休克、大量输液、输血之后以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 『抢救指征』 1)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肺部体征缺乏或相对较轻。 2)严重发绀不能用一般高浓度给氧方法解决。 3)胸片:双肺弥漫性浸润,支气管充气明显。 4)血气:吸纯氧15分钟,PaO2<6.665kpa(50mmHg),QS/QT>10%。 『抢救成功标准』 1)呼吸窘迫明显减轻。 2)一般低浓度吸氧紫绀消失。 3)血气:Pa02>6.665kPa (50mmHg), PaCO2<6.665kpa(50mmHg)。
(五)新生儿窒息 ICD一9 768.5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胎儿期、分娩过程均可产生呼吸窘迫或新生儿窒息。严重窒息、缺氧可迅速引起心、脑、肾缺血、缺氧,如持续过久可致残或死亡。 『抢救指征』 1)生后1分钟或5分钟阿氏评分(Apache) < 3分(1分钟评分表示生后即刻状态,5分钟评分反映中枢抑制深度)。 2)呼吸浅弱或无呼吸。 3)心率先慢100次/分以下,后快140—160次/分。 4)血PH<7,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PaC02>13.33KPa(100mmHg)PaO2<11.997kpa (90mmHg)。 『抢救成功标准』 1)恢复自主呼吸。 2)心跳增加至100—160次/分。 3)周围皮肤颜色转红。 4)血气恢复正常。
七、常见眼科危重症
(一)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阻塞 ICD-9 362.8 1)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炎症,致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及栓塞。 2)眼眶深部手术,如眶内肿瘤摘除手术,挤压损伤致中央动脉痉挛阻塞。 『抢救指征』 1)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者。 2)急性视力丧失,分支阻塞者相应视野缺损,眼底呈典型改变或尚无明显视网膜水肿,仅视网膜动脉变细或闭锁。 『抢救成功标准』 经过抢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缓解,恢复光感或更好的视力。分支阻塞者相应视野有一定改善。眼底除视乳头色淡外,其他改变有好转,为抢救成功。
(二)眼部急性感染 ICD-9 360.0 360.1 1、外伤及无菌手术或污染伤口术后眼内感染,眼内炎。 2、眼眶蜂窝组织炎、全眼球脓炎。 『抢救指征』 1)无菌手术术后眼内炎。 2)眼外伤或病灶转移致眼内炎、蜂窝组织炎。 『抢救成功标准』 眼内炎症控制,保存视功能或有效之视力者为成功。虽炎症控制,但无视功能为好转。蜂窝组织炎经治疗后,炎症消退,无明显畸形为成功。
(三)严重眼外伤 ICD一9 871 940.5 各种严重的机械性、物理性及化学性外伤,危及视功能者。 『抢救指征』 各种上述眼外伤,在24小时之内就诊者,如眼球破裂,眼内异物存留,酸碱烧伤达眼深层组织者。 『抢救成功标准』 眼组织保持基本完整,有部分视力或虽无视力但视功能正常,以后可进一步治疗者(如角膜白斑、外伤性自内障等)为成功。如非严重破裂伤,眼内容未大量流失并有可能恢复省,经抢救后未能保住眼球,或眼球萎缩无功能者力失败。
(四)急性球后视神经炎 ICD一9 377.3 急性视力丧失或高度减退,眼底有或无改变,无其他神经系统或眼疾影响视力者。 『抢救指征』 急性高度视力减退,在一周内就诊者。 『抢救成功标准』 恢复有用视力(0.1以上),眼底正常或视神经有部分萎缩为成功。光感消失,视神经完全萎缩为失败。
(五)急性高眼压发作,药物失控ICD-9 365 『抢救指征』 1)急性高眼压发作,药物不能控制。 2)双眼或单眼为晚期青光眼,管状视野,眼压失控,手术治疗中有丧失视力可能者。 『抢救成功标准』 眼压控制(可用少量眼药),保存一定视力或视野为成功。眼压失控。视力、视野继续下降及收缩为失败。
八、耳鼻喉科
(一)喉梗阻 ICD-9 478.7 多发于幼儿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致使喉部通道(特别是声门处)发生阻塞或狭窄,引起呼吸困难者,称为喉梗阻。它虽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其病情急重,如不及时救治会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抢救指征』 凡出现Ⅱ°或Ⅱ°以上吸气性呼吸困难者,均应首先采取积极果断措施,缓解呼吸困难,然后再针对病因治疗,均属抢救范围。 『抢救成功标准』 喉梗阻造成吸气性呼吸困难解除或缓解为抢救成功。 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影响换气或经口难以排痰者,虽不属耳鼻喉科病,但可以在有关科配合下,进行抢救。如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
(二)气管食管异物 ICD--9 934.0—934.8 935.1 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常见的有瓜子、花生豆类或口内玩具等。食道异物多发生于老年牙齿不全者,常见的有枣核,鸡骨,假牙等。 『抢救指征』 1)由于异物引起的机械或炎症性肿胀,阻碍呼吸及吞咽功能者。 2)气管异物引起发烧和肺部感染者。 3)食管异物可进食管穿孔或纵膈障碍者。 『抢救成功标准』 异物取出,并发症得到控制。
(三)耳源性颅内合并症 ICD一9 331.4 382.4 323.4 324.0 320(伴有382) 多见于慢性胆脂瘤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的患者,主要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脓肿、乙状窦血栓以及脑积水,脑疝等。 『抢救指征』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突然耳道的分泌物增多或减少,耳痛,并有发热、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者,皆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的可疑症状,应进行仔细检查,不管何种颅内并发症和并发症的轻重,皆为急性危重性致命疾病。均属抢救范围。 『抢救成功标准』 颅内压正常,脑神经症状消失,脑脊液白细胞降到10/mm3以下。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消退。神志清楚,病理反射阴性。
推荐试用友谊医院“危重病人评分办法”
国内对抢救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目前尚无一个统—的,定量的评价标准,1990年初友谊医院以美国Knah提出的ApacheⅡ评分法为基础加以一定的修正,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能较全面,较客观地反映成人危重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法。此法以反映重要生命器官生理变化的生理参数、病人的年龄、意识与运动的反应、重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不全,心跳呼吸骤停等五个方面为依据,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得出总积分。积分越高,病情越重,危险性就越大,抢救的难度也越大。此法对抢救病人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定量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实用的危重病人危重程度的评价法。本书前述的54种危重病症或疾病,虽给我们划出了危重病人的界限,但缺乏“统一”与“定量”的意义。为此建议在54种危重病症和疾病的标准基础上,推荐使用北京友谊医院“危重病人评分法”作为危重病人诊断标准的补充。现将此评分法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 年龄积分
(二) 意识与运动反应积分
(三)12项生理参数记分
(四)手术前器官功能与损伤状况积分 1、有慢性器官功能不全,无法进行手术者 +5分 2、有慢性器官功能不全,被迫进行急诊手术者 +5分 3、有慢性器官功能不全,尚能进行择期手术者 +2分 4、有重要器官损伤进行急诊手术者 +5分 5、有严重复合伤进行急诊手术者 +5分
(五)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者 危重病人总积分=12项生理参数积分+手术前器官功能与损伤状况积分+年龄积分+意识运动反应积分+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积分
二、积分与死亡率的关系 据美国13家医院统计,积分与死亡率的关系是成正比的,积分越高,死亡率也越高,如图所示: 积分9~死亡串达10% 积分21~死亡率达40% 积分27~死亡率达60% 积分36~死亡率达80% 积分42~死亡率达90%
三、试用“危重病人评分法”的统一要求 1、凡定为“危重病人”者,都用“危重病人评分法”进行一次评价。 2、填写“危重病人评分表”,并计算积分。 3、凡积分未达9分者,将不作为危重病人处理。 4、把积分在9分以上的病人分成三组,分别统计数,并计算抢救成功率: 9—21分 重危病人组 病人数 抢救成功率 22—36分 极危病人组 病人数 抢救成功率 7分以上 垂死病人组 病人数 抢救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