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五不放过”之生命往往只在一瞬间作者:王瑞涛律师整理提供
“五不放过”具体含义: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和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未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4.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5.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 2011年,一名女性患者在补液期间突然死亡,家属对此无法接受而产生医患纠纷。季读课上,专家讨论后认为,该患者诊疗处理基本符合医疗原则,但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不到位,这与当时在班护理人员责任心有关,也与补液室医护人员配置相对不足有关。医院在输液室医护人员力量配备、完善输液室病情观察制度、复杂危重患者上级医生会诊等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同时强化了急诊医生“三基三严”培训,开展了水电酸碱失衡、严重心律失常、中毒、急腹症等急诊常见、易引起严重后果的一些疾病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到位,输液室的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完善,科室运转更加严谨,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防控了医疗隐患。 急诊病人往往病情比较危急,抢救时机非常重要,丝毫的耽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生命。医院一般位于市中心,每天到急诊的病人就超过300余人次,尤其是晚上短时间内可能10多辆救护车一起涌入。有效区分急诊病人的危重程度,确保急救绿色畅通至关重要。医院在为畅通绿色通道就急诊科危重病人优先处理、急诊医生准入、患者识别、重病人转运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改进,必然取得一定效果。 病人到医院急诊后,急救医生、分诊护士首先对病人病情危重程度进行初步划分,对危重病人系上红腕带标识,每条红腕带均附有代表病人基本信息的条形码,便于身份识别。医院实行红腕带病人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设立急救免费专线电话,提前做好院前急救准备,为病人诊治赢得宝贵的时间;危重病人实行床边入院手续办理制;畅通急诊抢救通道,实行入院、检查、手术一条龙服务。医院制定《急诊医生培训和准入制度》,实行转科医生准入制度,坚持“三须”原则,必须取得执业资格3年以上、必须通过急诊科急救技能考核、必须有在急诊科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具备胜任急诊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医院把急诊室轮转作为医务人员晋升主治或副高的必备条件,实行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加强急诊值班制度,负责急诊科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及拟收入院病人的把关及急救室抢救病人的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危重病人做检查时必须有医生陪检,加强了病人转送途中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实践效果: 2010年8月某晚7点多钟,一位老龄女病人夜晚独自散步时突然摔倒后意识不清,被120送至我院治疗,医院分诊护士接到该病人后,立即启动危重病人处理程序,为该病人系上红腕带,以示优先诊断、优先检查、优先治疗,并上报总值班。接诊医生初诊后认为不排除“脑出血”可能,随即安排医生陪同到CT室检查,同时邀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神经外科医生直接到CT室阅片,认为脑出血诊断明确需立即手术,经医院总值班签字,该患者从入院到进手术室不超过15分钟。当家属接到当地公安部门通知到医院手术室时,该患者已转危为安。 ——原著:易利华
|